close

這一集演到譽王兵敗被捕,梁帝前來相見。

梁帝:「兒,你可見過下棋的人還會再用棄子嗎?」

譽王:「那我是什麼?大棋子所生的小棋子嗎?」

接著譽王虎吼四聲,用被束縛的雙手狠狠敲著牢籠,每敲一下便越近瘋狂,彷彿已不是人,而是一頭獸。

小說的譽王雖稱賢王,總覺得較平面。電視劇的譽王說服了我,一個聰明人是如何在父親長年的冷淡與操縱、周遭人的推動下,步上謀反之路。不見得完全是跟夏江的共同利害而反,而是在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比較、傷害,對自己身世的猜疑(「莫非我的生母真的那麼低賤不堪,皇上才會連提都不想提?」),導致他一見玲瓏公主的遺書,便堅持發兵九安山,不得不向梁帝追問一句:「那麼我呢?」

如果讀者有看過<貞觀之治>就知道,李世民最得意的時刻,是各國尊他為天可汗,而他扶著老父唐高祖李淵從內庭走出來的時候.在那一瞬間,彷彿玄武門之變的過錯和多年心結都抵銷了.如果讀者有看過<火鳳燎原>,同樣的時刻,是孫策死的時候,是變成小孩子,回到孫堅的懷抱.由以上兩個例子可見,男性希望得到父親認同,而得到父親認同又是多麼重要.如果沒在適當時機得到認同,那麼前面所受的苦,將會形成一種陰影,在該做重要決定時扯了後腿.

黃維德完全演出譽王的痛苦。譽王的好勝心,來自於他想要父母親的認同,所以才拼命布局、結交權貴。

那麼多年在皇后的授意下結交權貴,皇后聽到譽王敗了,也只淡淡地對譽王妃說:「景桓發兵九安山,被人拿住就是個鐵證。」顯然想到自己都后位不保,哪還有餘力為譽王求情。

當譽王在牢中,梅長蘇來探望他,他提到了祁王。

祁王好比是《蝴蝶夢》裡的蕾貝卡夫人,故事展開之前就已經死了,人們只能從某些故舊的回憶聽到祁王,那也同時是梁帝和幾個兒子之間的禁忌。

每個兒子都想成為祁王,遠遠地看著祁王與宸妃所獲得的稱頌,但誰也做不到那樣,如果做到太接近,還有被梁帝猜疑的危險。

靖王是從小跟在祁王身邊長大,到後來眼見冤案卻無能為力,他是抱持著「雖然我做不到,但是為了皇長兄跟小殊他們,我要努力做到」的心態;

獻王則是:「我想做,但也只是想想。我根本做不到。」乾脆完全擺爛;

譽王則是:「我是誰?我不知道,就算我做不到,但我可以模仿,起碼有個禮賢下士的樣子在。」

於是當他聽到靖王上位了,他發自內心的笑了。他笑靖王和自己一樣,將永遠只能看著祁王的背影了。

梁帝在朝堂上沒少罵過廢太子獻王與譽王,但罵得越多,其實內心就越慶幸,也越失望。慶幸的是,他們不像祁王那樣好,不會搶了自己鋒頭,失望的是,他們也不像祁王那樣好,寵得越多,越是只能讓他們互相制衡。

也許梁帝的心態很可議,但常常有很多父母也也是這樣對待兒女,差別也許只是沒有那麼多錢跟權力,沒有那麼多花招。彷彿是在讓動物互相廝殺,看看誰是勝出者,誰就是自己心中的第一名。然而真正的動物被關在一起,倒不見得會自相殘殺,反而產生了某種革命情感更加友愛。被梁帝冷情到近乎放逐的靖王,反而在親人朋友的關照下,走出自己的天地。

譽王臨死知道自己有後代,連忙求死,將自己未曾獲得的父愛留給孩子。這點倒是很動人。可惜他的戲份就這樣結束了。

2016/11/07補記 :

我覺得如果是于晴來寫,她可能會是這樣書寫的:

也許你沒辦法選擇父母,但是你可以選擇用你希望被愛的方式,像一個友愛的朋友那樣,對待你的孩子.

不過如果是這樣,譽王的悲劇性就會減低,變得跟<瑯琊榜>的氣氛不太合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艾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